[三分鐘導讀]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the moment of clarity by Christian & Mikkel

summary:
對人正確的理解,是帶領公司走出迷霧的關鍵,「使用者意會」(sensemaking)
因為人類的真實行為,有時自己也說不出來為什麼
我們常會被慣性思考綁住,因為效率會因此提升(更加善用資源、平衡產品組合、簡化流程..)
文化脈絡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決策,讓我們情緒有共鳴
腦波弱就是這麼來的 (想到可口可樂,你想到感覺還是產品?)

sharing:

「瑜珈是種運動嗎?」在2003年前沒有人會這樣想,因為原本運動產品設計的目的,是為了幫助運動員贏得比賽.提升功能固然重要,但消費者更想要時尚與健康

慣性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vs.              使用者意會
以假設為基礎問題           探索性問題
回答「什麼或多少」        回答「為什麼」
研究過去與現在              研究未來
解決不確定較低的問題     解決不確定性較高的問題
明確的量化證據              質化證據
精確性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真相

顧客會回答觀感與渴望 (分三種)
1. 了解自已的意圖,完全按照意圖進行消費
2.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圖,但不按意圖消費
3. 沒有真正意圖,但有大量消費


玩具產業主流看法,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很短,因此要能迅速吸引他們目光的玩具,並不需要技巧的,或是能像電動

但事實上,孩子最感興趣的,是需要練習與技巧,而且可以帶來階級地位與成就感的遊戲

區隔市場六項準則:規模、價格、通路、地理位置、財務與顧客

使用者意會有五個步驟
1) 用現象描述問題:從關注「如何賣出更多產品」到「瞭解顧客使用產品的經驗」
2) 蒐集資料:在受訪者舒適習慣的環境
3)尋找模式:瞭解顧客的目的
4) 提出關鍵洞見:愛迪達專注於「只給運動員最好的」、電視是一種傢具
5) 建構企業影響力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MC script of ICAIT (上)

[Note] IFRS vs. US GAAP (part 2)

讓Ball & Brown來解釋十二月